English

要勇于接受社会关爱

1999-02-20 来源:光明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严红枫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

浙江华厦集团决定资助5位特困优等生直到大学毕业。没想到,这一善举在学生中引发了一场接受资助是不是耻辱的心灵震荡。震荡之后,学生们的理念得以改变——

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:作为“建筑之乡”东阳市的一支建筑劲旅,浙江华厦集团6年来发展神速。为回报社会,近年来华厦在资助办学、修路造桥、扶贫救灾等方面共向社会提供了数百万元的捐助。华厦集团为集团挂牌、华厦大厦落成、晋升为国家一级资质企业举行庆典。庆典前,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许宝鸿决定请东阳中学推荐5位特困生,由华厦资助,高中段每生每学期1500元,大学每生每学年5000元,直至大学毕业。

然而,令人困惑的是,这一善举开始在东阳中学学生中并没有引起积极的反应。据悉,5位学生获知自己被列入接受资助的推荐对象后,第一个念头便是拒绝。他们都表示,逆境能助人成材,在人生的道路上碰到困难,要靠自己克服,要靠自己的力量。

那么接受资助是耻辱的吗?面对记者的一再追问,有位受助者反问:“接受资助难道是光荣的吗?”他们坦言,之所以拒绝是感到接受了自尊心会受到伤害,接受资助会低人一等。该校的一些贫困生也认为,一旦接受了资助,就像被贴上贫困的标签,而贫困在当今社会是耻辱的,当一个人以贫困生的面貌出现时,便时时感到有许多眼睛盯着自己,心理压力很大,有时甚至连买个好菜的勇气都没有。

“在我内心里,我是很想有人资助我的,凭我家的经济条件,我是绝对上不起大学的。”高三(5)班的受助生马婷婷说。她妈妈在她3岁时就患病瘫痪在床,上有70岁的奶奶,下有读小学的妹妹,一家人全靠父亲种田维持生活。学校把她列为许宝鸿资助对象后,她很矛盾,她渴望靠自己的力量上大学。可是她有这种力量吗?不接受资助就等于不能上大学,她陷入矛盾的痛苦中。

父母双亡、与72岁的爷爷相依为命的黄国飞说:“开头,我也想到自力更生,可我毕竟是个学生,又要学习,又要担心经济来源,肯定会影响成绩,有了资助,我就用不着分散精力了。”

面对这些渴望自力更生,勇于用自己稚嫩的肩头承受生活重荷的学生,许宝鸿闻讯感慨万千。他欣赏学生们的坚强和自立精神。东阳乃歌山画水之地,人文荟萃之乡。东阳学子,史有苦学之风,宋代宋濂一篇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使东阳学子苦学之风名留青史。许宝鸿说,人的一生谁都难免会遇到困难,谁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。华厦能有今天,也是社会关爱、众人帮助,才由小到大,由弱变强发展起来的。接受别人的帮助,本身并没有什么耻辱可言,关键是要珍惜社会关爱,早日成材,回报社会。

从贫穷光荣到贫穷是耻辱,20年来我国经历了观念上的巨变。这无疑是一种进步。可在这变化的过程中,有些人心理上产生误区。东阳中学校长刘宝剑说:“学生面对资助的反应使教育工作者从中看到,青年一代中有不少人的自尊心变得脆弱了,以至于许多人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,对别人的热心帮助和友善真诚的爱竟然产生逆反心理,这种心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。”

东阳中学的一位班主任说,学校推荐的5位特困生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,都有希望考入全国重点大学。但凭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,即使考上了,也是绝对上不起大学的。华厦的资助可谓雪中送炭。

“我们的学生要敢于、勇于接受别人真诚的帮助,我们的社会是个充满爱心的社会,这种爱就充分表现在乐于助人上,要相信我们的社会还是好人多。面临自己的困难,面对别人热心帮助,为什么要拒绝呢?”刘宝剑说。接受别人资助并不耻辱,要珍惜社会的关爱,更加自强不息。围绕华厦的资助问题,东阳中学对学生展开正确的理念教育:教育学生在自力更生、奋发图强的同时,也要树立勇于接受别人帮助、切莫因过分的自尊而自虐,以至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。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”是不够的,还要人人都有一份接受别人爱、接受别人帮助的勇气,这样,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。

考虑到现在企业发展势头尚好,支付学生资助金没有困难,为保证资助金不因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影响能顺利落实到学生手里,也为了维护学生在拿钱时的自尊心,细心的许宝鸿决定以协议的形式将这一善举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,以后每年把钱统一划到东阳中学,由学校支付给学生。

1月16日,在浙江华厦集团的庆典上出现了动人的一幕,5位受助生的代表金璐激动地对来宾说:今天,浙江华厦集团给我们人人献出了一份爱,这定将化为我们人生进取的巨大动力。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,如果有一天,我们也有能力了,我们一定以华厦为榜样,也为“人人献出一份爱”,尽可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……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